第(1/3)页
眼看天色将晚,崇祯拍了拍朱慈炯的肩膀:“今天就说到这吧,你很聪明,有些事一点就透。想不明白的也没关系,随着阅历的增加你自会明白。”
朱慈炯跪地磕头:“多谢父皇教诲,儿臣还有一事相求。”
“说吧。”
“儿臣现在手里虽然有兵,但是没有领兵的将军,所以儿臣想向父皇借几名能征善战的大将。”
“你想借谁?”
“儿臣听说建奴已经彻底剿灭,朝鲜也愿意承担一部分军费,平辽大军不日将会返回关内。儿臣想借黄得功将军,让他帮助儿臣南下平叛。”
“呵呵,”崇祯笑了笑:“他老了,对朕有用对你没用。”
朱慈炯没明白这句话的意思,只能低着头沉默。
崇祯继续说道:“要借就借年轻的将领,他们才能成为你的左膀右臂。”
朱慈炯想了想:“那儿臣就借李定国和李宪忠。”
崇祯摆手:“不够!”
朱慈炯彻底不懂了,他低着头壮着胆子问:“儿臣愚钝,请父皇明示。”
崇祯严肃道:“任何事物都有明暗两面!李定国和李宪忠只适合干光彩的事,那些拿不上台面的事也得有人干。”
朱慈炯南下的主要任务并非平叛,崇祯也从未正眼看过那些叛军。
他的主要任务是完成生产资料的重新分配。
这是脏活,需要有专门的人干。
事后追责的时候,干脏活的那些人正好可以背锅。
李定国和李宪忠显然并不合适。
崇祯接着说道:“建奴降将博洛,苏克萨哈,以及蒙古人都可以背锅。你从里面挑几个,朕给你安排。”
朱慈炯连忙说道:“儿臣全听父皇的安排。”
崇祯想了想:“既然如此,那就调李定国,李宪忠,博洛,苏克萨哈等人入关支援。”
朱慈炯回答:“儿臣遵旨,只是...”
“只是什么?”
“只是朝鲜与京师相隔数千里,消息传到那里需要七八天,他们率兵返回京师又需要一个月。可乘坐海船的话,又无法携带大量辎重和战马......”
崇祯摆手:“这都不是问题,朕会命关辽登津水师派海船去朝鲜,把他们本人以及所部亲兵接到山东,然后从山东北上与你汇合。其余兵马原路返回京师,南下与你汇合。”
......
朱慈炯走出乾清宫时表情凝重,心思复杂。
第(1/3)页